民间故事:贪心不足反赔钱
明朝,有个叫于定志,是云南西河县人,为人贪心又固执,做生意一味追求高利。
有一次,他在家乡买了栀子,运到四川去卖,赚得八十余两银子。又用这笔钱在四川买了二十几担当归和川芎,运往江西樟树地区去卖。
他带货来到江西樟树,一算账,连本钱带运费,每担只花了银子二两六钱。这批货到的时候,樟树地区虽也缺当归和川芎,但其价格比先前稍有下降。收货的经纪人对于定志讲的价是:当归十两银子一担,川芎六两银子一担。于定志一听,火了,发怒地斥责经纪人说:“前些日子十二两一担,今天你给的价怎么减了这许多!”经纪人辩解道:“你如果运来二三担,那就可以照前价,现在你运来二十几担,如按前价,怎么顺从行情?你想要高价,任凭你将货发到别的店铺去卖,何必在这里发怒呢?”于定志不服,还跟经纪人吵嘴。旁边有位名叫张淳的商人劝于定志说:“按照他给的价,您的货物能获利三倍。您应当看准这个机会出手。假如价要落下去,不免会有想过河又没船的悔恨啊!”可是于定志坚决固执到底,不听劝告。
几天后,别的商人又运来当归三四担,经纪人收价十两银子一担,那商人很快就卖掉了。张淳又劝于定志说:“那位客商的当归已经卖到十两银子一担了,您为什么还不卖呢?”于定志还是不断劝。又过了几天,又有两位商人运来十五担当归,纪人发价七两一担,也很快成交。又过了几天,又有十几担当归到,只卖四两银子一担。于定志看价格如此下跌,暗自后悔,其他商人也都在背地里为他表示惋惜。
光阴如梭,一个多月很快就过去了,于定志还住在樟树看着那批货。这时的当归、川芎的价格更往下落,他已与经纪人撕破脸,讲不上价。他一赌气,就把这批货转运到福建建宁府,当归只卖了三两七钱银子一担,比樟树地区的价格又降了许多,还费了不少船脚钱。
经过这一番挫折,于定志自恨薄命,认为自己命里不该赚钱。但了解情况的人都说:“并不是他的命不好,而是他的心气大高;并不是他背时,而是他过于贪心了。”
更新于:6天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