深夜公布超级利好,大A十年牛市起步?
大家好,我是老概,一个有态度的财经自媒体。
A股重返3400点,释放了什么信号,下周的大会会给市场带来什么新变化呢?本篇就和大家好好捋一下。
一,重返3400
虽然这次回到3400点上方,只有花了十来天,但再往前看,本轮行情之前,A股已经有341天低于3400点,所以这还是很有意义的。
当然,目前的A股,能够在美元走强、贸易摩擦的环境下不跌反涨,最大的支撑就是对会议的预期,启动新一轮经济刺激政策,当前,信心比黄金还珍贵。
于是在惴惴不安中,大家都急切盼着A股能有大利好。要是没有,那周一多半是完犊子。不过就在昨天晚上,官媒又放出了重磅文章,直接把情绪给拉满了。其中最重要的一点无疑是:「中央财政还有比较大的举债空间和赤字提升空间。」
翻译过来其实就是明年还有加大负债率的空间,这是提前来放风了。另外专门强调了:“事实上,一系列更加积极的政策已经在紧锣密鼓谋划推进中。”其实,这篇文章的每一个字,几乎都是之前就已经说过的,并没有太多新增信息。但是,在重要会议举行前夕的档口,由官媒再次强调了一遍,毫无疑问是希望稳定市场预期。做预期管理,给内外资做多中国的资产以信心。
而外资也来添把柴,据说大摩专门发了一篇研报,认为政策在一定程度上稳住了三季度的情绪,但现在又到了需要出手的时候。颇有点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味道。
二,真正的危险
按照这个趋势,似乎行情没啥问题,但是国外股票市场是根据已知信息做交易判断,新的利好会直接反映在股价上。而我们的A股市场,是打提前量,提前埋伏,提前炒作,等到利好出来的时候,恰恰是股价最高点兑现的时机。
所以别看眼下大家热情高涨,实际都是奔着短线捞一把的心态。这也是为什么我说周五行情是杠杆资金发动的原因,因为按杠杆资金的意愿,10点发动的行情,午后必然加码,只有这样,才能吸引更多的跟风盘,有利于自己的出货,但事实上,午后行情既没有快速调整,也没有继续向上,而是出现了盘整,那么这必然是受到了某种压制,显然这只能是来自于GJD,因为行情太短,不利于长牛。
但是大家不要觉得GJD出手,长牛就来了,事实上长牛是达到一定阶段后才能出现的,而在此之前,行情的波动依然是主流,毕竟资金再短视,起码搅动了市场,你过于压制,市场没有活力,长牛更加遥遥无期。所以大家真正眼下需要做的,就是跟上大资金的节奏,不要太乐观,更不要过于悲观!
要跟上大资金的节奏,你就要知道眼下大资金是怎么做的,实际上眼下资金最明显的就是各玩各的,这是大家感受到的,谁也不愿意去蹚人家的浑水,表面看这里很难形成统一的风格,导致市场的主线凌乱,但实际无论是所有人都保持一致,还是只有部分人保持一致,本质上行情的推动都来自于资金的抱团,区别在于是跨类型资金抱团,还是同类型资金抱团。
所以,我们真正要看得就是资金是不是有抱团的迹象。比如下面两只股票:
一开始表现都不错,但是后面就不对了,一个持续上涨,一个却拐头向下了!
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么大的区别呢?
其实不难想象,本质上就是资金的选择不同!
但是对于多数普通投资者来说,看不到机构的行为,结果就导致自己的判断失误!
所以,本质上这就是一种信息差,而这需要采取手段来解决。
三,大数据的选择
面对这类问题,我通常就是通过我用了十多年的大数据分析系统来解决。
假如把信息看做一种数据,那么大数据分析就是把这种数据逻辑连接在一起的逻辑线。大家看下图:
这是用我用的大数据系统看到的两只股票的「交易行为」数据
从图中可以看出:左侧的股票,橙色的柱体更多,右侧的股票,橙色柱体较少。
橙色柱体叫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反映机构大资金参与交易的积极性。
很明显,左侧的股票,机构更愿意参与,所以股价也一路上涨,调整也都是虚跌;
而反观右侧的股票,机构参与兴趣不大,所以股价很难持续上涨,反弹也只是空涨。
看到这一幕,就不会对股价为何有这么大的表现差异觉得奇怪了!
PS:关于「机构库存」数据的原理,我会在文末和大家分享。
四,重要提示
本篇的梳理中不难看出,很多股票都得到了机构的关注,跟上机构的选择才是关键,但是很少有对机构资金进行全局性观察的,你知道到底哪些股票里面有机构资金参与,同时还是很积极地吗?看下图:
从图中可以看出,「机构库存」数据目前快速增加中,但真正值得我们关注的,其实是「机构库存」数据已经持续一段时间的个股,比如10天以上有机构资金参与的,而这个数量,目前看还是凤毛麟角,这是大家需要重视的。
PS:
「机构库存」数据,反映了机构资金交易的意愿,如果「机构库存」数据越活跃,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,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。
如果机构资金长时间参与一只股票,那么它的态度其实很明确。
如果不看好的话,会持续参与一只股票的交易吗?显然是不会的!
再补充一点:
一只股票,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形成合力,那么表现出来的就是交易行为应该非常积极?
一只股票,如果参与交易的大资金没有达成一致,那么交易行为上还会很积极吗?
所以,「机构库存」数据反映的是全体机构大资金博弈后的结果。
真相很残酷,但不知道真相会更残酷。
本篇就聊到这里,关注老概,随时随地带给你不同视角。
更新于:1天前