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史记六】因儿子个个出色,被列入五帝的帝喾,告诉你何为天命人
#秋日生活日记#
最近一部《黑神话:悟空》火爆全球,给我们讲述了一个“天命人”的故事。什么是“天命人”呢?就是上天所选之人;就是不管你想与不想,你终将成为那个人;就是当你站在风口,不管你会不会飞,你都能翱翔天空。其实五帝之中也有一位“天命人”,就是帝喾,被很多开国之君追着抢着认为老祖宗。他的一生验证了四个字——天命所归。
一、 天命人
世上什么样的人最招人嫉妒?就是努力一分,却得十分的人,就是真正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人。列位要问了,世上真有这种人吗?能问出这一句,说明你的嫉妒心开始痒了。五帝之中最好命的一位,名副其实的“天命人”,就拥有这样的开挂人生。
(一) 承祖之荫
照例,咱们要扒一扒帝喾的出身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帝喾(kù)高辛者,黄帝之曾孙也。高辛父曰蟜极,蟜极父曰玄嚣,玄嚣父曰黄帝。
帝喾号高辛氏,以喾为谥。他是黄帝的曾孙。父亲名叫蟜(jiǎo)极,蟜极的父亲叫玄嚣,就是前文说到的帝少昊。
前面咱们交代了,帝少昊提携了自己的侄子颛顼成为“天下共主”,也就是掌握了黄帝集团的最高权力。待到颛顼晚年时,不知是不是投桃报李,也同样提携了同为族子的帝喾,使共主之位又回到了玄嚣这一脉。
(二) 族子继位
其实,帝颛顼在嗣君人选上,并不是无人可选,那么帝喾凭什么成为“天命人”呢?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帝颛顼生子曰穷蝉。颛顼崩,而玄嚣之孙高辛立,是为帝喾。”
颛顼的儿子叫穷蝉。颛顼不可能只有一个儿子,只不过可能这一位在历史上留下的痕迹比较多,便于查找;另外还有一个极大的可能,穷蝉是有和帝喾一争天下的实力的。
据《泗志钩沉》记载,穷蝉被父亲颛顼帝封到了姑慕国。穷蝉正是帝舜的五世祖。姑慕国大致在今天的江浙一带,在当时属于东夷部落,也是富庶之地。看来颛顼帝还是很疼爱这个儿子的。不知道是不是一种政治补偿。
对手的实力越强,越说明帝喾不简单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自玄嚣与蟜极皆不得在位,至高辛即帝位。高辛于颛顼为族子。”
自玄嚣开始到蟜极,都没有继承中原帝位,直到高辛氏这一代才继承了帝位。所以高辛氏于颛顼大帝只是族子。
但此时族子比儿子的身份更有用。因为夏以前,一国一家的概念还没有形成。共主的位置并非世袭而来,而是通过部落联盟大会选举产生。
咱们大胆猜测,即使帝颛顼偏袒自己的儿子穷蝉,联盟大会的那些元老也不会同意,到时候儿子当不上共主,侄子也没当成,这执掌天下的权柄就指不定落到谁手里了,倒不如提前让侄子上位,落得大公无私,还能堵悠悠众口。
所以说,运气一旦来了,只要我们自己不拉胯,就没有人能把我们拉下马。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二、商周老祖
帝喾在五帝中存在感比较弱,他能拿得出手的,就是被商、周两朝抢着认为老祖。这是怎么回事呢?
(一)后妃各尽其职
在太史公笔下,帝喾能拿出手的功绩并不多,但提及他的两个身份,一个是商先祖契(xiè)之父,一个是周先祖后稷之父,不免令人羡慕。据史料记载,帝喾共有四位妃子:
元妃有邰氏姜,出身以蝶为图腾的氏族,生子后稷,也就是周先祖。
次妃有皇霞氲(简狄),传说她吞鸟蛋生下契,也就是商先祖。
三妃陈锋氏庆都,生子放勋,就是后来的帝尧。
四妃常仪娵訾氏,生长子挚,也就是帝喾的嗣君帝挚。
尽管不乏后世附会之嫌,但不得不承认,帝喾是名副其实的商周老祖。
(二)长在审美点上
那么,帝喾凭什么能令子子孙孙蹭了一千多年的热度呢?
与他的两位先祖黄帝和颛顼不同,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中的帝喾并没有耀武沙场的经历。太史公写到帝喾时,话锋一转,字里行间透着浓浓的书卷气,仿佛我们阅读的不是一位帝王,而是温润如玉的公子:
首先说,帝喾为人聪明而且谦逊,没有君临天下时,就已经有了帝王的样子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高辛生而神灵,自言其名。普施利物,不于其身。聪以知远,明以察微。顺天之义,知民之急。仁而威,惠而信,脩身而天下服。”
高辛氏出生时就很有灵气,一出生就叫出了自己的名字。这里有一个传说。高辛氏的母亲见他出生时神异,自己讲出了名字,叫岌。孩童时,他就表现出了超出同龄人的聪明,十五岁时就辅佐颛顼帝了,到三十岁已经登临共主之位,并在亳建都。
“普施利物,不于其身。”是说帝喾有君子的大爱,有好的东西普惠广大民众,不偏爱,不自私,不加诸己身。
“聪以知远,明以察微。顺天之义,知民之急。”是说他的睿智足以使他见微知著,推近及远,人有家中坐依然可以运筹帷幄,决胜于千里之外。这样的君子顺天应人,想民之所想,知民之所愿。
“仁而威,惠而信,脩身而天下服。”是说他虽然性情温和宽仁,但丝毫不影响帝喾的威严和威信。在这里,太史公用了“修身”二字,这是典型的儒家思想,是天下儒士对君子形象的完美想象。
总之,他还没有君临天下时,他就能广施恩泽于身边人,却从不惠及己身。他耳聪目明,善于运筹帷幄,且目光长远,既能预知未来,又能洞察微末。他的举止总能顺应天意,想民之所想、急民之所急。宽仁而有威严,温和而守信,修身立德,使天下归服。
其次,他在位时,科技、文化事业都得到了长足发展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取地之材而节用之,抚教万民而利诲之,历日月而迎送之,明鬼神而敬事之。其色郁郁,其德嶷嶷。其动也时,其服也士。”
帝喾节用物产、抚爱万民,教民明辨是非对错;他推算日月的运行以修正历法,迎送日月以核准农时。历是推算之意。古代一个月分为弦、望、晦、朔四个阶段,类似于现在的星期。人们通常观测日和月的圆缺来推测四季和天气变化。在农耕社会,历法不仅关乎时间,更关乎种植耕作,而人们当时还没有发明精确地时间测量仪器,所以每任共主几乎都会主持校准历法。
祭祀在先秦时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文化活动。在古人眼中,天神为神,人神为鬼。故而人们祭祀鬼神,实际上也是在祭祀自己的祖先。如此便可理解古人“敬事鬼神”的行为。这是说,帝喾敬顺鬼神、祭祀祖先,事奉谨慎。
最后是说他为人比较低调。
“郁郁即穆穆,嶷(yí)嶷即德高”这两个词都是用来形容一个人品德高尚之貌。先说他身材挺拔伟岸,由内而外散发出自信。而萎萎缩缩的样子,总给人小气、自卑的感觉。当然,古人平均身高比较矮,身高170mm就称得上长身玉立了。所以太史公才用了“郁郁”二字。
谦和的底气是智慧和眼界。见过海的人,不会在意湖光涟漪;登过高山的人,不会在山丘前面容失色;道德高尚的人,眼界之宽、格局之广,不会与小人斤斤计较。而“嶷嶷”正是用来形容君子道德高尚。
“其动也时,其服也士。”这是说帝喾的行为举止合乎时宜,服饰从不浮夸华丽,常穿服士服,看上去就是一位谦谦君子。这样的帝王怎样不受士人爱戴,怎样不受万民敬仰。
总体来说,帝喾基本上符合了古代文人对完美帝王的想象。
《史记·五帝本纪》载:“帝喾溉执中而遍天下,日月所照,风雨所至,莫不从服。”
“执中”这一句原出自《尚书》,即“允执厥中”。意思是说,帝喾立身持中,不偏不倚,治民如灌溉,能够做到平等中正。这是说,帝喾治民就像雨水浇灌农田一样,不偏不倚,天下皆同;凡是日月照耀的地方,风雨所到的地方,没有人不顺从归服。
图片来自网络,侵删
这样的帝王形象,完全长在了大众的审美点上,堪称后世之君的外貌典范。这样的先君贤士,谁能不抢着“认祖归宗”呢?
当然,其中也有两点存疑:
其一,太史公在撰写《史记》时,参考了大量前人之作,即使他使用了对比、比较等多种方法,力求贴近历史原貌,但任何一部史书都不可能做到还原历史的真相。所以商、周两朝的先祖,契和后稷是不是帝喾之子,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会有疑问。
其二,古代帝王,尤其是开国之君,总喜欢追根溯源,给自己找一个强大的身份尊贵的祖先,以此来提高自己的身份,让天下人觉得自己成为天子是情理之中的事。所以,很难说,这里有没有后世故意“认亲”的嫌疑。
不管怎样,咱们还是通过太史公这段记述,了解到五帝时期还有一位叫帝喾的贤君,这就已经足够了。
做帝王,有功无过为上品,无功无过为中品,有功有过为下品,无功有过为无品,帝喾虽无大功,亦无大过,絜身自好,故而受后世追捧,也在情理之中。
更新于:2个月前